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生命里的最后68天——追记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辽宁局正处级监察专员于海宽

发布时间:2022-07-11 15:26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点击次数:

 

 

生命里的最后68天

——追记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辽宁局正处级监察专员于海宽

 

生命里的最后68天,于海宽不是在井下查找风险隐患,就是在加班加点研究如何攻克难题。

“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多干一分钟,也许就能帮煤矿企业多消除一处隐患、多解决一个问题。”作为国务院安委会专项督导帮扶组矿山组成员,从辽宁跨越千里来到贵州的于海宽,每日奔波在蜿蜒的盘山路上,深入煤矿企业“把脉问诊”,开出一剂剂强基固本的“安全药方”。

66日,因劳累过度,于海宽不幸殉职,奋斗的足迹定格在55岁。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炬,他把最后的光亮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贵州煤矿安全生产,奉献给了毕生热爱的煤矿安全监察事业。


“组织需要我时,就是我冲锋陷阵的时刻”

于海宽跨越山海之遥奔赴贵州,始于一次使命光荣的重任。

今年以来,贵州省连续发生多起重大事故,暴露出一些地方、部门、企业安全发展理念树得不牢、思想认识松懈、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国务院安委会派出专项督导帮扶组对贵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导帮扶,集中力量帮助贵州找问题、找路子、找方法。

贵州素有“江南煤海”之称,煤矿一直是当地安全生产工作的“牛鼻子”,也是这次专项督导帮扶的重中之重。

闻令而动是于海宽的一贯作风。这次,他主动请缨,迫切想用自己31年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经验和在机电方面的专业能力,为贵州煤矿安全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专项督导帮扶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你没去过贵州,不清楚当地煤矿情况,犹如两军交战,一见面就是白刃战,不好干啊!”听闻没几年就要退休的于海宽想主动报名,有人曾这样劝他。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与辽宁的煤矿相比,贵州的煤矿井型小、灾害重、赋存差,加之底子薄、基础差、欠账多,专项督导帮扶工作势必会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但他深知,这次专项督导帮扶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视,超常规决策的背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我是一名党员,组织需要我时,就是我冲锋陷阵的时刻。”在于海宽看来,无论在哪里干,都是在履行一名矿山安全监察干部的神圣职责,都是在为筑牢安全发展大坝而奋斗。国家需要时,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干不成事”。

321日,于海宽怀揣着帮助贵州煤矿安全发展的拳拳之心和坚定信念来到贵州,担任国务院安委会专项督导帮扶组矿山组煤矿第二工作组第一小组副组长,并兼任机电专业组组长。

六盘水市正在奋力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但因独特的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发育,当地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煤层瓦斯压力大、瓦斯含量高,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强,治理难度极大,急需国家级专家“把脉开方”。经过慎重考虑,组织安排于海宽到六盘水市进行督导帮扶。

“不到生产第一线,就不能真正发现问题”

68天不长,短到不足10个星期;68天很长,披星戴月,夙兴夜寐,于海宽和同事们督导帮扶煤矿43家,发现煤矿机电隐患143处,确认重大隐患9处,责令停止机电设备127台套,提出建议67条。

至今,六盘水市的许多同志仍念念不忘于海宽在专项督导帮扶组进驻六盘水市见面会上语重心长的话语:“真正督促、帮助企业看到自身短板和不足,找到原因和整改办法,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落实好主体责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是我们的主要目的之一。这也直接关系到矿工兄弟生命安全、关系到维护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于海宽不敢有片刻停歇。见面会一结束,他就立刻投入到“查隐患、找问题、抓整改、促提升”的紧张工作中。从最开始3天查1家煤矿到后来2天查1家煤矿,于海宽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不分昼夜地扑在工作上。

六盘水煤矿急倾斜煤层较多、工作面倾角大。对熟悉平原地区矿井的于海宽来说,每次下井都是一次严峻考验。他不仅坚持带头下井,还最后一个升井,有时在井下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不到生产第一线,就不能真正发现问题”,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白天查阅资料、下井检查,晚上梳理当天工作情况、制定次日检查计划……专项督导帮扶期间,于海宽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常常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但从没喊过苦、叫过累。

“来一趟不容易,哪还舍得休息?”专项督导帮扶期间,让他唯一发“牢骚”的,就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时间的确紧。六盘水地处乌蒙山区,山高谷深、弯大坡陡,往返煤矿一趟有时需要近5个小时。正因如此,于海宽深感“时间太宝贵了,实实在在把活干好才是正经事”。

和以往一些重在处罚的执法检查、综合督查不一样,这次专项督导帮扶不是对隐患问题一查了之、一罚了之,而是要帮助地方和企业找到症结所在和整改方向,助推地方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为此,每到一家煤矿,于海宽和同事注重透过现象看本质,着力从根本上帮助企业找差距、补短板,夯实安全基础。

对于这一点,六盘水市水城区能源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阿戛煤炭中队负责人蒋家发深有体会:“于海宽和专家们发现辖区煤矿企业在急倾斜煤层开采及井下机电运输设备检修等方面存在的痛点,帮助企业消除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误认识,我们也从中受益良多。”

管自强是兴旺煤矿总工程师,有着30年从业经历。在他眼里,于海宽是最理解基层的专家之一,“他耐心听我们讲遇到的问题,真心实意帮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兴旺煤矿在推进机械化开采过程中遇到一些难题。于海宽得知该情况后,提出了许多具体、操作性强的意见。目前,该矿已初步安排1.9亿元预算,管自强对机械化开采充满了信心。

413日,于海宽在结束对六枝特区六龙煤矿的检查后,顾不上休息,主动提出要为矿上开展一次安全培训,在优化井巷布置、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等方面为企业提出了极具价值的建议和意见。该矿矿长陈浩感叹道:“真没想到,还有这样好的专家!”

在短短68天里,于海宽主动靠前服务,帮助煤矿企业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事例,还有很多。

“严格按标准规程办事,是煤矿安全的‘护身符’”

“煤矿安全是一项极其严谨的工程,涉及多种技术和工艺,严格按标准规程办事,是煤矿安全的‘护身符’。”可以把煤矿相关安全规程倒背如流的于海宽,经常强调企业要按规程办事。

“不愧是国家级专家,标准张口就来,还一点没错”……煤矿技术人员、地方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对于海宽过硬的业务技能、扎实的理论功底赞叹不已。

石学兵是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能源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一中队工作人员,多次和于海宽一同下井检查,“他简直就是一部‘活规程’,知识储备特别丰富,几乎没有他不懂的问题”。

412日,在六龙煤矿井口,于海宽检查入井轨道和管道的集中接地保护装置时,询问煤矿人员2处接地保护装置应该安设在哪里。“当时我不理解,向他请教为何需要在2处接地。”石学兵回忆道。于海宽随即告诉他,《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上、井下装设防雷电装置有明确规定。

升井后,石学兵立即查阅《煤矿安全规程》,却并未找到出处。“莫非是他弄错了?”带着一丝忐忑,石学兵再次向于海宽请教。

“这一条款在修改的《煤矿安全规程》的第四百五十五条,大概在290页的位置,你再查查看?”说完,于海宽便将随身携带的《煤矿安全规程》交给石学兵。石学兵果然在第290页找到了出处,惊讶之余,对于海宽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见石学兵如此好学,于海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会逐条给石学兵讲解《煤矿安全规程》,帮助他加深理解。于海宽还建议他认真研读《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强化理论根底。

石学兵暗下决心要成为像于海宽那样的技术人才。“他就像父亲一样教育我、关心我。”得知噩耗那天,石学兵难以相信,眼泪一下就流了出来。

在专项督导帮扶期间,于海宽发现不少煤矿企业存在架空乘人装置防断轴保护装置装设不合理的情况。

“这些装置和矿工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于海宽知道贵州煤矿机电行业技术人员紧缺,每次都会现场指导企业完善架空乘人装置的防断轴保护装置,不厌其烦地向企业介绍防断轴保护的新发明、新产品,帮助企业了解最新的安全技术信息。

虽然重视标准,但于海宽并非一味“唯标准论”,在严格执法中注重结合实际、尊重实际。实事求是的作风让众多企业卸下了思想包袱,愿意接受他的建议和意见。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变’不出来的”

于海宽善于思考,总能四两拨千斤解决煤矿安全问题。

“给我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一个装满热水的保温杯。”专项督导帮扶期间,每到一家煤矿,于海宽都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让企业一时摸不着头脑。

原来,用塑料瓶收集烟雾、用保温杯装上热水,可以模拟烟雾和高温环境,能检测井下胶带输送机烟雾保护装置和温度保护装置是否起作用。这是于海宽带给贵州煤矿的技巧之一。

说起于海宽,六枝特区兴旺煤矿机电副总张宗定话语里满是敬佩之情。45日至7日,专项督导帮扶组到六枝特区兴旺煤矿进行检查。张宗定在煤矿工作31年,第一次见识到“神奇”的检测方法。

“一会儿我们先在地面烧一根废弃的旧皮带,用塑料瓶收集好烟雾后拧紧瓶盖,带到井下去。”于海宽带着张宗定和该矿技术人员来到胶带输送机的烟雾保护装置和温度保护装置前,把收集好烟雾的塑料瓶和装满热水的保温杯打开,检测保护装置是否有效。

“当时喷淋系统就启动了,这个办法简单实用,还十分安全。”张宗定十分感慨地说,“我在矿上干了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知道可以这样检测。”

于海宽用这个检测方法,帮助竹林煤矿及时发现并整改了隐患。

327日至28日,在竹林煤矿,于海宽发现启动胶带输送机的模拟烟雾、超温感应按钮,保护装置可以启动,但用烟雾和热水进行检测时,保护装置却没有反应。

“这说明按钮的线路是通的,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却不一定安全可靠。”于海宽一解释,竹林煤矿时任矿长邓锋马上就明白了。

“我们马上更换了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消除了一处不易察觉的安全隐患。”邓锋表示,如果不用这个方法检测,他不会注意到传感器已经失效的问题。

如今,六盘水市能源局已将这一检测方法在全市煤矿进行全面推广。因简便易学,其深受煤矿企业欢迎。

于海宽十分善于总结和学习,手机里保存着大量机电专业教学视频。六枝特区六龙煤矿机电科科长陈冬平说:“他的手机就像一个‘百宝箱’,只要是涉及煤矿机电方面的知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变’不出来的。”

411日至13日,专项督导帮扶组到六龙煤矿检查。对陈冬平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只要于海宽有空,他就上前请教。“他特别客气,有问必答,讲解直观又形象,还耐心帮我查找需要的视频资料。”回忆起点点滴滴,陈冬平内心感觉很温暖。

为挚爱一生的事业写下无怨无悔的注脚

6518时许,检查完水城区小牛煤矿的于海宽回到驻地,像往常一样整理检查资料、思考破题方案、制定次日计划,一直工作到深夜才休息。只是这一次,他没有如往常一样早早醒来。因劳累过度,于海宽突发心脏疾病不幸去世。

提起于海宽,小牛煤矿机电矿长彭德君难掩悲痛,眼眶一下就红了:“太可惜了!我还想着专项督导帮扶结束后,能继续向他请教。”

对于海宽的业务能力,有25年煤矿机电工作经验的彭德君十分佩服:“不愧是专家,一下子就能指出问题症结所在,还耐心教我们怎么整改。”

64日至5日,专项督导帮扶组到小牛煤矿检查,共查出隐患49处,其中涉及机电的有6处。

“矿井电源未采用分列运行方式,备用电源的变压器冷备用未能保证主要通风机在10分钟内启动和运行,导致321日停电时,东风井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行并发生瓦斯超限。”检查后,于海宽指出了1处隐患。

“米小线、马小线同时为5家煤矿供电,供电可靠性差,应由区能源局牵头、供电部门配合,推动5家煤矿尽早签订供电安全管理协议。具备条件的矿井应建立独立的双电源线路,同时尽快实现矿井供电分列运行。”于海宽给出了解决方案,督促企业加快整改步伐。

彭德君马上和南方电网贵州六盘水水城供电局进行沟通,提出需对专用变电所实现“双回路”供电结构进行调整,选择单母线分两段分列运行。

“那两天我一有空就向他请教,他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讲话和气,没有一点架子。”专项督导帮扶组离开后,按照于海宽的建议,彭德君草拟了煤矿安全用电管理办法,并在69日送到了专项督导帮扶组驻地,想当面向于海宽请教。

“收资料的人只说于海宽没在。我给他发了微信,但一直没有收到回信。”当时的彭德君还不知道,于海宽已经无法再为他解答问题了。

在来到小牛煤矿之前,于海宽已经夜以继日连续工作了一周,检查了4家煤矿。

小牛煤矿是于海宽服务的最后一家企业。在68个日夜中,于海宽把毕生所学和积累的经验都分享了出来,以一如既往的严谨细致和热情服务,为挚爱一生的事业写下无怨无悔的注脚。

1月至5月,于海宽督导帮扶的六枝特区、钟山区原煤产量同比增长46.98%6.1%,采煤机械化率达100%,瓦斯等重大灾害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于海宽和专项督导帮扶组无悔的付出,得到的是无价的回报。如今,煤矿安全生产“辽宁方法”“安徽思路”在六盘水市落地生根,当地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依法办矿、管矿能力和安全生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水平得到提升。

热血丹心写忠诚

于海宽走了。他奔波奋斗的身影,长留在贵州的莽莽群山;他感人至深的事迹,激励着应急人砥砺前行。

跨越山海挑重担,热血丹心写忠诚。于海宽以灼热的信仰信念、炽烈的家国情怀、忘我的砥砺奋斗,践行了“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切”的铮铮誓言,书写了对国家的大爱忠诚、对生命的尽责担当,折射了敢于迎难而上、勇于闯关夺隘、勤于奋斗奉献的应急管理队伍群像。他是万千应急人中的普通一员,是可爱可敬、可亲可感的榜样典型。

学习于海宽,就要学习他坚守初心、勇挑重担的精神。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胜利,更无轻而易举的事业。“组织需要我时,就是我冲锋陷阵的时刻”,“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干不成事”……面对“不好干”的“白刃战”,于海宽主动请缨,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应急管理急难险重,浇灌“平安之花”的征途上,需要征服不少“雪山”“草地”,跨越诸多“娄山关”“腊子口”。千难万险何所惧,越是艰险越向前。要像于海宽那样,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敢于接“烫山芋”,勇于啃“硬骨头”,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学习于海宽,就要学习他深入基层、苦干实干的作风。行动是最美丽的风景,讲认真是最宝贵的品质。“不到生产第一线,就不能真正发现问题”,“来一趟不容易,哪还舍得休息”,“时间太宝贵了,实实在在把活干好才是正经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跌宕曲折的传奇,“不敢有片刻停歇”的于海宽,用最讲认真的态度、不怕吃苦的行动、扎实务实的作风,帮助煤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命关天,来不得花拳绣腿,必须务实功、重实绩、求实效。要像于海宽那样,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真正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雷厉风行、夙兴夜寐,珍惜时间马上办、提高效率抓紧干,以只争朝夕的查险除患,奋力为安全防线添砖加瓦。

学习于海宽,就要学习他勤于学习、专业乐业的品格。责重山岳,能者当之。“不愧是国家级专家,标准张口就来,还一点没错”,“他的手机就像一个‘百宝箱’,只要是涉及煤矿机电方面的知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变’不出来的”……众人眼中,于海宽是知识储备特别丰富的“活规程”,是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金刚钻”。新时代应急管理,面对许多没有现成答案的课题、没有先例可循的实践、没有既往经验的工作。没有真本事,很难干成事。要像于海宽那样,加强学习修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更好地尽其责、成其事;加强实践锻炼,在历练中增长经验智慧,摸清规律、看到本质,练就消除隐患、防控风险的硬功夫。

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承担着更为繁重的任务,需要一大批像于海宽这样攻坚克难的闯将、专业敬业的干将。以榜样为力量,激荡奋斗之志,砥砺担当之行,我们必将凝聚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书写下保民平安、为民造福的崭新篇章,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环境。(中国应急管理报张安妮 邵卫卫

 

附:

热血洒在乌蒙大地  大爱筑牢安全防线

—于海宽同志工作事迹

 

于海宽同志生于1966年11月,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小青煤矿(原铁法矿务局小青煤矿)、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辽宁局监察执法四处原辽宁煤矿安全监察局辽北监察分局工作,历任原辽宁煤矿安全监察局辽北监察分局副局长、正处级监察专员,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辽宁局正处级监察专员。进入煤矿安全监察系统以来,被原辽宁煤矿安全监察局评为优秀公务员2次,先进个人3次,模范监察员2次,优秀共产党员3次,优秀党务工作者1次;2011年被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评为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个人。2022年3月21日,于海宽到贵州省六盘水市开展煤矿安全生产专项督导帮扶工作,6月6日,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引发身体不适,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于海宽同志二十几个寒暑如一日,始终奋战在矿山安全监察一线,钻煤窑、爬巷道,始终以矿山安全监察为己任,依法忠实履行职责,坚决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不讲私情,严格执法。在生命里的最后68天,于海宽不是在井下查找风险隐患,就是在加班加点研究如何攻克难题,最长连续奋战在督导帮扶一线58天,督导帮扶煤矿43家,发现煤矿机电隐患143处,确认重大隐患9处,责令停止机电设备127台套,提出建议67条。他是一名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矿山安全监察员。

扎根辽北,单位里的好“管家”

1991年的夏天,于海宽怀着奋斗煤海的梦想,来到了辽北大地,在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小青煤矿(铁法矿务局小青煤矿)开启了与煤矿的一生之缘。

于海宽在小青煤矿从一名机电科技术员干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成长为煤矿管理的行家里手,走上了领导岗位,先后任该矿机电科副科长、科长,皮带队党支部书记,刨煤机采煤队党支部书记。他10余年默默无闻地奋斗在煤海深处,千米井下的巷道中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1999年底,为适应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对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实施改革,以此强化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技术精湛、秉公执法的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在此背景下,辽宁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00年成立。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于海宽舍弃了采煤队书记的大好前途,放弃了煤矿优厚的工资待遇,毅然决然迈进了煤矿监察系统,来到了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的第一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员,并为之奋斗一生。

于海宽曾经负责原辽宁煤矿安全监察局辽北监察分局综合监察室工作,他以单位为家,没有人比他再熟悉这个“家”。他几乎每天都早来晚走,因为家离单位近,晚饭后经常会来到办公室,看看哪些工作还不完善,进行查缺补漏,哪些工作可以提前入手,为明天做好准备。

单位的办公楼、宿舍都是他一手负责装修的,他亲自跑市场比价格、比质量、比服务,有时为了省几元钱和商家争得不亦乐乎,商家都以为他这是在给自己家办事。

为保证各种电气线路和管线等隐蔽工程质量,他主动化身施工监理员,在现场跟踪监督装修工程质量,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对于单位的钱和物比自己家的还用心,一次,同事的转椅支柱坏了,需要换一把新的,他趁周末,找人用电焊就给焊接上了,让同事再坚持用、实在不行了再换,不浪费一分钱、锱铢必争、能省则省、精打细算。

单位办公楼、宿舍的隐蔽管线基本都是于海宽亲自设计,施工时,他既当电工,对各种电器线路进行调整接设,又当水暖工,对各种管路进行改设安装,常常工作到深夜。当多年后维修水电捋不清线路时,他仍能将布线情况娓娓道来。

在单位里,他是大家离不开的“维修工”、“水电工”。一次,单位卫生间小便池堵塞,他不声不响的就开始处理,不顾刺鼻的味道、管道壁内的污渍,将手深入管道内部掏出堵塞的杂物,令在场的每一位同事无不由衷的敬佩。

严格执法,情系矿监大爱无痕

在我国公务员系统中,煤矿监察工作是最艰苦的,于海宽却在这艰苦的环境中,用生命坚守初心、履行使命。他对矿监事业无限热爱,十年如一日,工作就是他的使命、工作就是他的责任、工作就是他的荣耀……

“防大隐患靠地面查设计,防零打碎敲事故靠多下井、靠多查管理漏洞”、“最远的工作面我去,灾害最严重的地方我去,多去煤矿多下井,就是我的活,谁也别抢”。每次深入井下检查,最远的工作面,灾害最重的工作面,一定少不了他的身影,监察脚步所至之处皆是安全延伸,眼光所到之处皆是洞察隐患,辖区每一处矿井都遍布了他的足迹,多年来,井下徒步监察,他不知道走过了多少“长征”路。他把保护煤矿安全生产的使命扛在肩上,把保护矿工兄弟生命的责任紧紧握在手里,他把“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使命带到了漆黑的千米深井之下,用矿灯照亮了每一位矿工漆黑的脸庞。在于海宽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辖区煤矿已经连续3年实现了零亡人,让每一位矿工和家属切身体会到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徇私情,铁面无私严格执法,是煤矿对于海宽的评价。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曾经在煤矿机电系统工作的老同事、老朋友、老同学、老领导,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殉私情,严格依法办事,同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面对熟人、朋友他总是先讲国家安全生产形势和上级要求、原则,再讲煤矿违反规定承担的后果和他徇私枉法承担的后果,一直讲到别人都不好意思开口讲情。一次,一位煤矿的老同事暗示说,“在问题反馈会上,请多美言几句机电工作成绩,不会白干,会有表示”,于海宽同志却说:“机电工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安全工作不能靠美言,更不能靠‘表示’,作为机电负责人,要脚踏实地把心思表示在工作上,让监察人员提不出来问题,那才是最好的美言。”

面对在曾经工作过的小青煤矿检查时,发现其未按规定调校传感器,于海宽依法依规对煤矿给予20余万元的行政罚款。于海宽同志一直认为:严格执法、认真工作,能够消除一次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才不枉我对小青煤矿的感情,不枉老熟人的感情。

在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中,于海宽严管厚爱,既严格执法又热情服务。严格执法是职责所在,执法帮扶、服务是适应新形势安全生产的需要,是矿山安全监察员提高履职能力、提升执法效能的必然要求。2018年,一次检查时矿方涉嫌隐瞒越界问题,对越界地点不汇报、不上图。于海宽从蛛丝马迹中抓住了越界痕迹,他严厉告知煤矿要敬畏法律。在强大的压力下,煤矿坦白了越界情况,被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该矿“越界”问题比较复杂,在辽宁煤监局历史上首次遇到,且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如不解决,煤矿几年之内可能关闭,于海宽同志没有一罚了之,而是积极引导、协助企业解决问题。最终,在省国资委、自然资源厅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煤矿矿界调整得到了批准,企业发展得以延续。

闻令而动,主动请缨赴千里之外

今年3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国务院安委会派出专项督导帮扶组对贵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导帮扶。

于海宽,这位安全生产战线上的“老兵”主动请缨冲锋一线。在本该含饴弄孙的年纪,他没有选择安逸,反而辞别体弱多病的妻子,只身辗转三千里,跨越五省(市),直奔贵州,抵达他的“主战场”——六盘水,担任矿山组煤矿第二工作组第1小组副组长,并兼任机电专业组组长。

没有片刻的停歇,自从踏上这片土地,他就像陀螺般高速旋转,把所有精力和心血投入到“查隐患、找问题、抓整改、促提升”的紧张工作中。自3月21日参加煤矿督导帮扶工作来,他累计参加督导帮扶工作68天,最长连续奋战在督导帮扶一线58天。

六盘水的同志念念不忘于海宽在进驻六盘水市见面会上斩钉截铁的话语:“督导帮扶首要工作是督导检查,说穿了就是推动制度落实、消除安全隐患,工作是否严肃认真,关系着法律的尊严,也关系矿工兄弟生命安全,更直接影响帮扶成效,只有坚持高标准检查,才能有效提升督导帮扶公信力,更有效维护安全生产大局稳定。”

不辱使命,坚守底线保一方平安

68天不长,短到不足十个星期。68天很长,夙兴夜寐、挑灯夜战,有限的时间内,于海宽和同事创造了沉甸甸的价值——完成督导帮扶煤矿43处,发现煤矿机电方面问题隐患143条,共同研究确认9条重大隐患,责令停止机电设备127台套,提出建议67条……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安全生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帮扶期间,于海宽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规标准为准绳,严细检查,不放过任何违法违规行为,帮助地方和经营主体强化底线思维,倒逼经营主体时时刻刻绷紧“安全弦”。在他心中,有些准则不能逾越:安全生产,万无一失,一失万无。

于海宽是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也有着一颗侠骨柔情紧系煤矿安全发展的心。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坚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以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目的,对查出的问题隐患,他都用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甄别是企业主观故意还是认识上的不足造成的问题隐患。

对待前者,他丝毫不留情面,开出精准的问题清单,提出严格的处理建议;对待后者,他坚持用心用情,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和经验,积极帮助企业出主意、想办法,真诚的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使企业心服口服地认真整改,消除隐患,提高办矿能力和水平。

今年5月,在得知钟山区正高煤矿在瓦斯治理方式、开采工艺选取和井巷布置等方面与现行产业政策、安全生产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后,他忧企业所忧,带领张骞、高峰等专家到企业座谈调研,帮助企业改进瓦斯治理、优化井巷布置、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等,因企制宜,把脉开方,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赞誉。

谆谆不倦,精准帮扶助一方发展

 “不到现场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于海宽职业生涯给自己定下的“铁律”。

来到贵州六盘水,他对自己的要求未见丝毫放松,姿态一如往昔——每到一处矿井,他都坚持深入井下一线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检查,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有的煤矿还下井数次。

“贵州煤矿地质条件复杂,急倾斜煤层较多,工作面倾角大,我必须要下去仔细看看才有底。”脚步走过乌蒙的山山水水,他心中最重的还是安全。面对年轻同志主动揽过下井任务,他无一例外地婉言谢绝。井下检查完毕后,他常不顾疲惫,爬坡过坎地检查地面变电所、主提升机房等要害场所。

在那些与时间赛跑的日夜里,于海宽的严谨和认真,同组的同事和六盘水有关同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六枝特区能源局副局长张翊贵脑海中,有一个小物件让他记忆犹新——一根略显老旧的井用皮带。

皮带背后,是他在陪同于海宽下井检查时于海宽所说的一个细节:在采购皮带时要检查皮带生产厂家的资质,有没有国家颁发的相应证件,对采购的皮带要由矿方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抗静电性能与阻燃性能实验,而不是盲目信任由皮带厂家提供的第三方抗静电性能与阻燃性能实验报告,要有怀疑一切的态度。

着眼于细,于海宽不仅是安全生产的“守门人”,更乐于成为组长的好参谋、好助手。煤矿第二工作组第1小组刚组建,组里的成员有煤矿安全监察员、有不同省份煤矿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的专家,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查出的问题隐患的表述方式也不同,为了通报问题准确,工作建议具有指导性、可行性,起初,督导帮扶组问题汇总会讨论都异常激烈,持续时间长。他建议“分专业组先讨论,意见统一后再上会汇总”,举措一变,效率大幅提升。

4月10日,于海宽组织程念东、黄碧石、张骞等专家对六枝特区煤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开展瓦斯抽采精细化管理专题培训;5月16日,于海宽组织高峰、郭卫东等专家帮助钟山区煤矿企业解决瓦斯治理、井巷支护、机械化开采、地质勘探等方面的28个技术难题……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初心,他的汗水化作雨露,滋润乌蒙大地。

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彰显初心本色

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于海宽作为一名党员,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心不贪、手不伸,一贯清廉执法,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赖和支持,赢得了企业、群众的认可和尊重。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红包大危害,并往往打着“人情”的幌子,于海宽时刻警惕红包礼金的侵扰,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树立自律防线,拧紧“四风”发条,筑牢廉洁从政的防线。下矿监察时,偶有个别矿井提出过为了感谢分局对安全生产工作保驾护航的辛苦,想给大家“意思意思”。于海宽作为带队负责人,深知权力是谁给的,为谁所用、怎么用,总是严肃认真的予以回复:对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是我们职责所在,我们不感觉到辛苦,如果接受“意思”了,就守不住作风的底线,心里也不安。每次他都婉言拒绝。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直以来,于海宽不仅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严格执法、防腐拒变,确保自己不出现廉政问题,同时坚持履行好一岗双责,保证所带队伍的廉洁自律,使执法组的每个人都不掉队,都能做到“不受日廉,不污日洁”。

子罕以不贪为宝,包拯以清廉传家。于海宽把清正廉洁奉为立身处事的道德准则、相传子孙的宝贵财富,常常对女儿、晚辈等说起于氏家训:“钱财身外物,原则必守住;落笔上千万,责任重泰山;步步防陷阱,警钟要长鸣;父母无所求,粗茶度春秋。儿孙保安康,胜似金万两”。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杜绝把酒作为拉关系、办事情、交朋友的“敲门砖”,借酒公关、借酒铺路、借酒传情、借酒谋私等不正之风,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先后出台了“禁酒令”。落实禁酒令上,于海宽不但自己坚决不饮酒,还把同事们看的死死的,不但在工作期间严格执行禁酒令,8小时之外同事聚会喝酒的,他也要管一管,同事们私下里给他起了个外号“于纪检”。在贵州督导帮扶期间,身边人从未见他饮过一滴酒。

鞠躬尽瘁,连续奋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我们多工作一分钟,也许安全生产的隐患就能早一分钟排除。”这是于海宽同志常常勉励同事们的一句话。

“我们要做六盘水市抢抓机遇的助推者、安全生产的‘护航人’,时间耽误不得!工作马虎不得!”正是秉承这样的信念,于海宽和同志们争分夺秒、马不停蹄,啃最硬的骨头,攻最难的堡垒。

督导帮扶工作第一阶段时间紧任务重,第1小组在完成六枝特区和钟山区煤矿督导帮扶任务后,还需要支援水城区和盘州市另外2个小组的帮扶工作,为尽快摸清六盘水煤矿问题和隐患存在的共性和深层次原因,主动请缨,加班加点进行分析研判。

为了不影响督导帮扶工作进度和质量,他和组长在任务面前不退缩,试着和大家商量“白天查不完的资料,带回驻地晚上看行不行”,得到了小组成员的一致响应。

就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他仍然深入水城区吉源煤矿、小牛煤矿井下一线开展督导帮扶。从5月28日到6月6日,他放弃端午节休息,连续工作了9天,对4处煤矿开展督导帮扶。每天从出发、下井检查、升井后查阅资料、集体研究问题清单和建议清单,从上午8时忙到晚上10时。每天晚上他都要梳理、汇总当天的督导帮扶情况,研究第二天的工作,一天只休息5、6个小时,但他从未喊苦叫累,始终为同志们做好榜样,把时间、精力全部献给了他热爱的事业。

于海宽和同志们无悔的付出,得到的是无价的回报。如今,煤矿安全生产“辽宁方法”、“安徽思路”在六盘水市落地生根,进一步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提升了煤矿依法办矿、管矿能力和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推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放任无羁”。今年1-5月,于海宽所督导帮扶的六枝特区、钟山区两地,原煤产量同比增长46.98%、6.1%,采煤机械化率达100%,瓦斯等重大灾害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两地均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生时灿烂,去若星辰。

6月6日,于海宽同志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引发身体不适,倒在了他挚爱的工作岗位上,噩耗传来,我们痛惜失去了这样一位忠诚于党和人民矿山安全监察事业、矢志推动深化安全生产发展的“守夜人”。

青山肃穆,草木含悲。

68个日夜的专项督导帮扶工作中,于海宽把一生的工作积淀都释放了出来。陪伴他生命最后一刻的,不止有那隐隐闪烁的笔记本电脑和药片,还有铭刻在乌蒙大地的赤子情怀。

慎终追远,砥砺前行。

英才痛失,举国同悲。于海宽同志牺牲后,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黄明,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玉治等领导同志先后做出重要批示,对于海宽同志的牺牲表示沉痛哀悼,向于海宽同志的家属表示深切慰问。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赓续传承于海宽同志大爱无疆、无私忘我、一心为安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书写应急管理事业新篇章。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湖北局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360号湖北应急管理厅大楼 电话:027-87307502 邮编:430071
鄂ICP备13017754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918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bm34000003 | 网站地图